做饭是一种艺术,也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态度

《舌尖上的中国》里有一句特别经典的话:广厦千间, 夜眠仅需六尺;家财万贯, 日食不过三餐 。 我们这一生, 无论贫寒还是富有, 无论是年轻还是老迈, 只要还活着, 就离不开一日三餐, 四时五味 。
这一团人间烟火气中, 藏着你一生的福气 。
好好吃饭, 修来福气
《朱子家训》中写道:一粥一饭, 当思来处不易;半丝半缕, 恒念物力维艰 。 这不仅是在说做人要节俭, 更是要告诉大家, 人心要存有感恩 。
(点击上方链接, 阅读全文内容)
自然造化万千, 大自然孕育出各种各样的食物供人采撷 。 一年四季, 五味陈杂, 多种食物造就了五湖四海的胃 。 中国人的情, 就离不开舌尖上味蕾的滋养 。 对待味道的偏爱, 是从心底感激自然的馈赠 。
好好吃饭, 就是在感恩 。 感恩天地化孕万物, 感恩自然赠予珍馐 。
作家蔡澜先生曾说:碗净, 福至 。 当我们捧起碗筷, 将口中的食物慢慢咀嚼, 细细品尝 。 不浪费一饭一菜, 一勺一羹 。 这就是在修行德行, 积攒福报 。
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, 一饮一啄饱蘸苦辣酸甜 。 人生修行, 就在简单的一日三餐间 。
做饭是一种艺术,也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态度
认真做饭, 懂得识人
古人言:民以食为天 。 做饭是一种艺术, 也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态度 。 一日三餐是日常饮食起居中最基础、也是最主要的一项内容 。
想要把日子过得好, 未必要上得厅堂, 但至少得有一人下得厨房 。
正所谓:一世长者知居处, 三世长者知服食 。 懂得在方寸灶台间周旋的人, 也更能懂得在复杂的人世变化间周转 。
会做饭的人, 都善于把控“火候” 。 对火候的运用不单是应用于对食材的选择上, 还有在人际交往, 为人处世上也同样适用 。
(点击上方链接, 观看精彩视频)
俗话说: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。 萝卜叶子和白菜梆子在火候上取用不同, 时长不一 。 而不同的人也有远近之分, 长短之好 。
有的人宜交, 但不宜深 。 有的人却是君子之交, 淡如清水最为相宜 。 能够认真对待做饭这门事情的人, 在做人上也一样会有耐心 。
老话说:好事多磨 。 能在人情场上磨出本事的人, 自然也能享受到人脉资源带来的福泽 。
做饭是一种艺术,也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态度
三餐里, 藏着你的三观
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, 越来越人开始疏忽一日三餐 。
许多人开始应付三餐, 要不然随便吃吃, 一顿饱又一顿饥;要不然就是隔段时间暴饮暴食, 报复性的填充肠胃 。 但无论哪一种, 都是消极饮食 。 长期维持这样的生活状态, 你的身体会慢慢被拖垮 。
【做饭是一种艺术,也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态度】我有一个朋友, 他已经坚持做饭三年了 。 问他为什么能够在结束忙碌后, 依旧有精力做饭 。 他回答:之前他的三餐一直没有规律, 直到因为某次肚子疼进了医院 。 医生告诉他, 再不好好吃饭, 可能会有胃癌的风险, 他才意识到, 原来身体在他不经意间已经走向了衰亡 。
从那以后, 好好吃饭, 认真吃饭就成为了他的人生必修课 。 他还说, 当他开始做饭的时候, 他发现一切都变了 。 他能在砧板上感受食物的温度, 在碗筷里感受生活的滋味 。 结束工作后的做饭时间, 也成为了他不可多得的放松时间 。
当吃饭从应付和随意变成了一份热爱与向往, 生活也随之变得有趣了起来 。
(点击上方链接, 阅读全文)
就像杨熹文先生说的:“一个人对吃的态度, 会折射出他对生活的态度 。 ”一日三餐看似简单, 但是其中却藏着你的人生态度 。 好好吃饭的人, 更懂得如何过好一生 。

推荐阅读